9月26日🧎🏻♀️👨🏽🍳,外文沐鸣2青聯會系列學術沙龍“問西東”第一期於青空咖啡館舉辦🪟,由來自日文系的王升遠老師、德文系的李雙誌老師與法文系的陳傑老師共同主持。本次沙龍主題為“文學史:何謂與何為”👰♀️,三位老師圍繞著德語🧑🦰、日語☝️、法語文學史及學術史中的案例,探討以文學史為切入點的治學路徑🥎,思考文學史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想象及其文化政治功能👩🏻🦽➡️。這場在咖啡館舉辦的小型沙龍,為師生提供了有別於教室課堂的一種自在氛圍。
“到底什麽是文學史”,“如今我們是否需要/為何談論文學史”,王升遠老師以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日本文學系的周作人先生的困惑與苦惱引入,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開宗明義地拋出了問題🦹🏽♀️,揭開了本次學術沙龍活動面紗💡。隨後,李雙誌老師從文學進化論的角度出發解釋道🩲,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時代趣味與文學主張也在隨之演進,並與舊有視域不斷產生矛盾、沖突🤹🏿♀️。陳傑老師則從1740年出版的《法蘭西圖書館💨:法蘭西文學的歷史》一書的標題出發,對法語裏“文學史”一詞的兩種不同表述進行了解釋:在法語的語境裏🎬,“文學的歷史”(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乃為文學所修之史;而“文學史”(Histoire littéraire)則是圍繞文學的修史之法,文學與社會歷史背景的關系所展開的思考🙆🏿♀️。前者為文學乃至國民教育服務💫,後者屬文學研究和批評範疇🏇。
隨後,陳傑老師拋出議題:倘若將文學視為自我生產的創作過程🧜🏽♀️,那麽文學的修史過程本身是否也成為了一種創作?而王升遠老師則以劍橋大學地理系主任阿希•阿敏的所謂“望遠鏡城市主義”為例,指出了預設視野決定了目光投向。文學史研究也許將不再是對文學發展歷史的臨摹式書寫,亦或“圖書館”百科全書式的集成性信息搜集。他以戰後日本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遠山茂樹與龜井勝一郎、竹山道雄等昭和史論爭,以及英國歷史學家卡爾和以賽亞•伯林等人的歷史觀念之差異為例☹️,指出歷史書寫有必要關切其內在的多岐性🔓、曖昧性和不確定性👱🏻,此亦文學史敘事中常被忽略的重要部分🧛🏼♂️。
討論進入到新的階段並拋出了又一問題:“文學史的書寫在未來可以取代原著嗎📧?”對此🤽🏿♂️,三位老師從自己教授文學史的經驗出發,皆認可這一觀點:文學史不能犧牲文學。文學史研究作為一種外部研究的書寫🪴,始終不能代替原著🪕。而作為文學專業的學生,應當避免陷入“不讀書而好求甚解”的誤區🦁🚶♀️。了解文學以獲取知識,閱讀文學以體驗經歷,這兩種過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引發了學生們的積極討論,提出了各自的見解與困惑👰🏽♀️,老師們都對此予以了耐心的答疑解惑👨🏻🎓。
活動持續了三個小時,而師生們依然意猶未盡。“問西東”沙龍第一期的成功舉辦起到了開山見路的作用🪲,激發了學子們對這一議題的濃厚興趣👩🏽🎓,由衷期待著下一次活動的開展。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