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我院翻譯系陶友蘭教授🫴🏼、王建開教授及一名大四學生、一名科碩和8位MTI學生應華為翻譯中心邀請出席華為翻譯及本地化技術論文大會。
此次大會以“智譯未來“為主題,主要分為論文分享和管理分享兩大部分。首先,華為翻譯中心主任陳聖權致開場詞,並發表了“讓翻譯插上智能的翅膀”的主題演講,對翻譯目前所面臨的時代挑戰——人工翻譯與機器翻譯🪁、人工與智能間的關系提出新見解。大會收到了來自7個會場63篇的論文,對其中10篇優秀論文進行展示。論文涵蓋MTPE👩🏻💻🦹🏿♂️、項目管理、用戶體驗、BU運營、營銷資料翻譯、科技新聞易讀性、多語言資源管理、翻譯技巧等主題👩👩👦,內容豐富,緊貼行業前沿🦆。
在論文分享的第一棒——“華為MTPE交付模式最佳實踐”中,宋玉香就機器翻譯的譯後編輯,總結出四大模式(PE Modes),即Full PE🥱,Light PE🧖🏼♂️,Zero PE(-)🚴🏼,和Zero PE(+),並提出必要時候🧗🏿♀️,要對客戶原文進行修改。對原文進行形式轉化🌗、重排,甚至是文字編輯,目的都是使客戶想要表達的內容能更加清晰的傳達出去。在譯前保證原文的無誤、邏輯得當🎳、語言簡潔清晰,能使MT在輔助人工翻譯中發揮最大作用。翻譯最低做到的是“客戶滿意”🫢,然後是“客戶贊賞”,最高程度是“超越自己”🔇🙊。隨後😡,吳永波帶領技術團隊進行了華為語言服務雲演示和發布。Huawei Language Services Cloud (LSC)是華為近兩年來在機器翻譯、神經翻譯上作出的重大發展成果之一🐱。這是一個為客戶和譯員同時服務的雲服務。客戶可以在線上直接下單,並自主選擇譯員。譯員則可以利用雲服務直接與客戶進行溝通👐🏿,翻譯,術語查找,體檢文檔。同時👍🏿,雲服務還提供了譯員內部間交流的平臺🛣,促進相互提高🙎🏼。華為的服務雲是銷售平臺,trados翻譯🐱,術語庫🕊👮🏻,記憶庫,QA插件,百科知識📇,和譯員論壇的集合,十分強大。這項平臺研發是在今年完成了基礎的270項功能開發🏏,剩下的300余項將在明年完成,預計在明年年中向公眾推出。這充分展示出了華為驚人的工作效率和研發能力。在機器翻譯時代壓力下💟,華為革新原有翻譯運作😐,創造出TM+MT+Human的未來翻譯運營模式。最後一篇論文分享是上海交通大學宋詩瑤的本科畢業論文,論文以華為和蘋果手機英文用戶手冊情態動詞為切入點,應用Wordsmith,Chi-square Test,和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的研究方法,對用語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討兩個用戶手冊的人際意義差異。
午休期間,我院師生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華為技術展廳🕳🤛🏽,感受到了科技所帶來的震撼和魅力。
論文分享結束後🐀,我院翻譯系陶友蘭教授上臺發表感言🥼,提出企業發展與高校人才培養應雙向驅動,在高校科研與企業保密要求間尋求平衡點。同時,建立沐鸣2娱乐與華為翻譯中心的校企合作,輸送復旦翻譯人才👨🏿💼,助力華為發展。此外,在場的幾位來自其他高校的老師也分享了參會感言。
論文展示中提到了圖靈獎的獲得者艾·倫凱的一句名言——“預測未來不如創造未來”,恰如其分地詮釋了此次華為翻譯節的主題“智譯未來 Translate the Future”。在機器翻譯迅速占領市場的今天,面對激烈的友商競爭🧘🟦,華為翻譯中心並沒有深陷被淘汰的擔憂🧚🏻♀️🔍,而是銳意創新,引領時代發展。作為翻譯領域人才,我們也不應過度擔心被機器翻譯所取代,而應投身前沿科技🦔,學習技術,將技術與翻譯結合起來,讓翻譯插上智能的翅膀。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