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下午🈳,在沐鸣2娱乐文科樓220會議室,分別來自首都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隋然教授、趙愛國教授和楊明天教授分別做了題為“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之間的語言世界”、“當代俄羅斯語言哲學研究中的人類中心論範式”和“關於語言心智問題研究”的報告。沐鸣2娱乐俄文系的多位老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並參與了討論。三位教授的演講主要為以下內容💅🏼:
1. 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之間的語言世界
隋然教授首先由洪堡特🧔🏼、波捷布尼亞和魏斯格貝爾的語言哲學理論講起,介紹了作為“中間世界”的語言。他指出,語言處在認識活動中兩個主要角色—人和客體之間🤎,它是第三個特殊的,獨立的角色🙅🏻♂️🙍🏿,語言具有創造世界的功能💠,也在人的認知活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作為中間世界的語言具有這些主要特點:第一,“語言中間世界”不是由個人產生的,也不是整個人類產生的,而是由一個語言共同體產生的🫲🏻✷。第二,“語言中間世界”不僅僅是一種形態,更是一種過程♝。語言不以自身為目的,而始終作為一種塑造力滲透於人的行為之中。第三,“語言中間世界”不再把語言是客觀反映形式還是主觀認知形式的兩極對立起來,而是把語言世界觀看作某種人的主觀意識與客觀現實的結合。
接著講演從不同角度介紹了關於語言的定義。這包括語言的工具說:1)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2)語言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3)語言是藝術創作的工具;4)語言是形成思想💡、表達思想🐼、引起別人思想和使思維過程模式化的工具等等。除此之外,從結構上看語言又是符號系統🧝🏻♀️,也是音義結合的詞匯和語法體系。
最後報告談到語言中的世界與詞義闡釋,主要涉及:1)語言(意義)是世界。表現為語句的“主體—述謂”結構,具有普遍性👩❤️💋👨;2)語言(意義)是事實。表現為語句的“謂詞—謂項”結構🫷🏽,具有情境性💠🌬,可稱之為“述謂哲學”,其核心是命題和判斷中的事實(事件)並以句法形式反映語言表達與語言世界觀之間的聯系;3)語言(意義)是事物💁♂️。表現為詞匯的指稱性👨🏻💼,也即所謂的“名稱哲學”,分析語言名稱與世界的關系,揭示語言的指稱功能🦇;4)語言(意義)是用法👡。表現為言語單位(語句)的交際性,可稱之為“自我中心詞哲學”,將語言與言語主體相聯系強調語言邏輯分析中的主觀因素🧜♀️。
2. 當代俄羅斯語言哲學研究中的人類中心論範式
趙愛國教授的報告主要包括引言、西方哲學實現的“四次轉向”和人類中心論語言哲學三個部分🙍♂️。
報告的引言首先介紹了“哲學語言”、“語言哲學”的概念和相互關系🦔。所謂哲學語言,主要指哲學的表達方式或表現形式。所謂語言哲學,一是指語言學哲學,為哲學家們對語言現象進行相關研究所產生的理論和學說。二是指語言哲學,指語言學研究中所反映的💂🏻、與語言的屬性🍔、本質、功能、使用等有關的哲學思維🧑🦱。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哲學性質上是哲學語言的必然產物或最終結果🫴。引言中還提及語言與哲學的關系。二者的關系體現為一種與生俱來🧙🏻♂️、自然而然的連體關系🤸😼。這種連體關系提供了至少兩點啟示✍🏽:一是語言研究要以哲學為基礎和向導,最終走上哲學(理論)語言學的高度🤽♂️;二是指語言研究本身就具有哲學認識論🛁、方法論的性質。
報告的第二部分詳細梳理了世界哲學從古希臘至今在總體上實現的四次重大轉向🫨🔁: 1)古代西方哲學本體論——形而上學;2)近代西方哲學本體論——認識論;3)現代西方哲學本體論——語言(學)哲學🙅🏻🖤;4)當代西方哲學本體論——人類中心論🤭。
報告的最後部分對人類中心論語言哲學展開了更為細致的討論🙋🏿♂️。人類中心論語言哲學的核心內容使語言的認知功能,這主要體現在“認知性的哲學維度問題”和“認知性的哲學取向問題”上。前者之“維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言具有“文化性”;二是語言具有“心智性”。後者之“取向”主要呈現為文化認知🧙🏻♂️、語言認知和心理認知等三種不同的哲學取向🫠。
3. 關於語言心智問題研究
楊明天教授認為心智問題是一個被廣泛關註♌️,同時又很有爭議性的問題。他在報告中介紹了自己對心智的界定,以及從語言角度進行心智研究的操作法。
在該報告中,“心智”/“心智性”的定義是:1)心智主體是社會團體及其代表(個體)🤾🏼;2)這是針對他者比較而言的獨特的民族表征體系或民族稟賦👨🏻💼;3)在意識層次上,這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情結(常體);4)其形成需要具備一定條件,如歷史條件、社會條件和一定的環境🦗🧛,等等🏘;5)其具體內容包括:生活定勢、思想趨向🆎🛳;價值、規範👨⚕️、偏好✦、精神狀態;看待世界的方式🎪、樸素的世界圖景,等等;6)這些內容的內部構造往往是矛盾的;7)以上方面通過主體的行為、情感和情緒的模式、認知、語言🦋、智力🚿、意識和思維等綜合體現出來。
研究者可以通過分析文本來尋求心智在語言方面的體現方式🍡🧑🏻🦳。在選擇文本時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第一,文本的作者具有文學和哲學才能,一般既是文學家,也是哲學家;第二🤵♀️,文本的內容涉及心智問題;第三,文本具有與其內容相適應的表達手段⏮。文本分析包括語法、語義、語用🥴🧝🏽♀️、認知👏🏽👊🏻、對比和主題等方面。應當以歷史的視角進行分析💇🏻♂️,這樣可以明確文本作家對心智的思考和論述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表達手段,並可以從中歸納出心智的歷史性特點🤣。
三場報告各具特色、精彩紛呈,在發言人講述之後,在場的俄文系師生們就感興趣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並與教授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本次語言哲學研究報告會暨圓桌會議給在場的每個人帶了啟迪,並激發了大家探索該領域的濃厚興趣。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