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Regenia Gagnier教授
講座主題:文學與自由化(Literature and Liberalization)
主持人♗:盧麗安教授
講座時間:2016年11月4日10:00 a.m. ~ 11:30 a.m.
講座地點❤️:文科樓209室
11月4日上午10時🤢,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xeter)的Regenia Gagnier教授在文科樓209進行了題為“文學與自由化”(Literature and Liberalization)的高端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外文沐鸣2的盧麗安教授主持,來自學校各院系且對該講題感興趣的師生也都參與了本次講座🤟。
在講座正式開始前💗,盧麗安教授先給聽眾就Regenia Gagnier教授的個人求學、任教及近年來學術研究方向及成果等方面的履歷進行了基本的介紹。Gagnier教授主要從事跨文化交流以及世界文學流通方面的研究,其研究並非是單純研究文學文本🙅🏽♀️,而是具有多領域與跨學科的特點🧝,她將文學與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地理學等學科相結合🍶,從而對文本進行跨文化交流方面的闡釋👉🏽🔷。
講座伊始,Regenia Gagnier教授首先對本次講座將要涉及的主要概念與術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解釋😦。這些概念包括文化嫁接(Transculturation)、自由主義(Liberalism)🤕、自由化(Liberalization)及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等等。接下來她向聽眾介紹了其研究的主要方向與興趣點——地緣政治學與維多利亞時期的自由主義與自由化之間的聯系,並從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入手,研究這種聯系是如何通過文本展現的。
在將相關概念與術語界定清楚之後,Regenia Gagnier教授便舉了四個方面的例子,來對這些概念進行進一步的解釋與說明。首先,她舉了19世紀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密爾(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論自由》(On Liberty🙍🏽,1859)一書在中國的譯介的例子,就嚴復將其譯為《群己權界論》(The Boundary between Self and Group)中所體現的關於個人與集體主義的文化思考進行了闡述,點出了文化翻譯過程中意識形態與社會製度之間的相互交流與碰撞。其次🟰,Gagnier教授舉了老舍(1899-1966)《駱駝祥子》(Rickshaw Boy,1936-39)一書中所體現的異化情況🧑🏿🚒,之後又利用史實向聽眾講解了人力車夫在全球範圍內自由化的過程🦚。再次,Gagnier教授從自己研究主要領域——維多利亞時期的文本出發☄️,援引了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的散文《社會主義製度下人的靈魂》(“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1891)中關於社會主義與個人主義相輔相成的關系的觀點😮💨,並向大家介紹了法國作家紀德(André Gide💌,1869-1951)對王爾德這一觀點的見解與補充,強調了“社會主義的個人主義者”(Socialist Individualists)與“民族主義的世界主義者”(Nationalist Internationalists)的概念。其後🧑🏼🎄,Gagnier教授講述了烏拉圭作家何塞·恩裏克·羅多(José Enrique Rodó,1871-1917)的《愛麗兒》(Ariel,1900)一書中所體現的美國自由主義對外擴張中所體現的實利主義與不平等等方面的種種弊端🫏,還從商品貿易及現代化的角度闡述了自由主義的時代背景與歷史趨勢💂🏻♂️,同時就拉美的地緣政治展開了論述,並就自由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優劣進行了一番探討。最後🤙🏼,Gagnier教授還就文學研究者研究過程中開闊思路🦶🏻、突破學科界限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建議😑。
講座最後開展的是問答環節。盧麗安教授拋磚引玉先就社會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交互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之後聽眾們就各自對於Gagnier教授講座過程中所遇到的有關概念與史實等方面發問,Gagnier教授耐心細致地回答了聽眾們的問題。本次講座讓大家獲益匪淺,並讓聽眾們意識到,在文學研究過程中⏱,要將多學科相互連接起來考察與思考,從新的視角出發,才能發現新問題並得到新發現🔑🤶🏻。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