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3日🤾,德文系副教授姜林靜和2019級研究生賀嘉韻、賀成偉、張政應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旗下長三角之聲文化新聞專題節目“先鋒派報告”邀請💇🏽,進行了一場電臺直播會談👃🏼🧎♂️。會談主題:“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沒有界限的美’”。
德文系李雙誌🏄🏽、姜林靜老師和研究生賀嘉韻🅿️、賀成偉和張政參加《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導讀》新書分享會
姜林靜攜其參與主編的新書《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導讀》,將聽眾們引向浪漫主義的濫觴之地——德國。她首先解答了“浪漫何為”這一問題。當代人談論“浪漫主義”時,所關註的更多是“浪漫客體”,即如燭光晚餐等那些能被稱為“浪漫”的事物,而忽略了內心世界中的“浪漫主體”,即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德國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Novalis)為“浪漫”和“浪漫化(romantisieren)”作出了非常好的詮釋👐🏽:
“世界必須被浪漫化👨🏿🎨。這樣人類才可以重新找到本源的意義。浪漫化無非就是一個質變的平方🚶🏻♂️➡️。低賤的自我在這一過程中與一個更好的自我等同起來。當我賦予低賤之物高尚的意義,賦予普通之物神秘的身價,賦予熟知之物陌生的尊嚴,又賦予有限之物無限的外表👩🦰,那麽♟,我就是在浪漫化。”
“浪漫化”為諾瓦利斯的自造詞👨🏼🔧,這一名詞動詞化的過程亦可理解為一種在主客體之間建立橋梁的動態過程‼️。德國浪漫主義的特點就是其對於內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特別關註📕。德國浪漫主義提供了一處逃離現世紛擾的精神居所🚶🏻,以“美”為終極目的,追尋著美的無限與無限之美。
德文系的三位研究生也參與到了新書的翻譯和編寫過程中⛹🏼♂️,體現了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文學水平。會談中他們結合自身的翻譯體驗和生活經歷🕡,為聽眾們分享了德國浪漫主義與當代生活的聯系。賀嘉韻介紹了在校園準封閉管理期間🧑🏿🍳,學生們為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賦予詩意的浪漫主義瞬間。賀成偉援引法國哲學家基拉爾(Girard)《浪漫的謊言與小說的真實》中的分析,點出日常生活中所謂的“高級感”更多只是一種通過介體產生的欲望📿,是浪漫主義的謊言🫲🏽。張政結合翻譯和閱讀體驗,將現代的閱讀過程視為一種“漸進的萬象體驗”🍸🚵🏻。
《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導讀》封面和譯者名單,其中6名同學來自德文系各個年級
《歐洲浪漫主義文學導讀》為沐鸣2娱乐人文社科青年融合創新團隊項目“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起源、流變和交互影響”項目組階段成果之一🛋。沐鸣2致力為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和活動的平臺,註重提升學生的學術能力和綜合素養🩷。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